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摄影:沈刚)
今天下午,上海沪剧院宣布与上海农商银行展开全面合作。这也开启了沪上传统院团和商业银行合作的先河,成为沪上跨界合作的样本。双方将在2016年通过资源互补,推广品牌的同时,着重惠及普通老百姓,让更多喜爱沪剧老百姓能“常看戏,看好戏”。
沪剧经历了两百多年的时间的发展,成为了上海文艺界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被喻为“上海的声音”,是上海本土优秀文化的重要代表。上海沪剧院是上海唯一的国家级沪剧表演艺术院团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沪剧项目保护责任单位。上海农商银行改制成立于2005年8月,它同样源于本土、扎根于上海,长期致力于服务三农、小微和社区居民。
本地文化与本土企业的联姻是沪上院团改革创新的体现。签约仪式上,上海沪剧院与上海农商银行都表达了对于沪语文化的传承、传播,唱起上海声音,弘扬上海精神的期待。而早在今年新春期间,上海农商银行就与上海沪剧院率先试水,冠名新春沪剧展演,取得了良好反响。
据了解,接下来上海沪剧院将深入郊区乡镇举行公益演出,推广沪剧,为分布于上海各区县基层社区、乡镇的2000多家沪剧票社提供艺术指导,共同举办本土文化推广活动,并结合沪剧爱好者沙龙组织沪剧爱好者与专业演员同台演出。此外,还将结合“沪剧训练营”的品牌效应和上海农商银行的网点分布,集合各自优势,面向民众推出沪语文化普及推广群众活动,组织举办“沪语我来秀”少儿沪语大赛。